G.651~G.657光纜簡介
發(fā)布日期:
2023-03-20

瀏覽次數(shù):

1247

G.651是多模光纜, G.652D-G.657A都是單模。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增強可耐彎曲性能,其它指標基本相同(模場直徑略有差異)。G.652D光纖用于骨干網(wǎng),城域網(wǎng),是用量最大的光纖。G.657A光纖用于接入網(wǎng),如FTTH。G.657A型光纖的性能及其應用環(huán)境和G.652D型光纖相近,工作光纖可用在D、E、S、C和L5個波段,其可以在1260~1625nm整個工作波長范圍工作。G.657A光纖的傳輸和互連性能與G.652D相同。與G.652D光纖不同的是,為了改善光纖接入網(wǎng)中的光纖接續(xù)性能,G.657A光纖具有更好的彎曲性能,幾何尺寸技術要求更精確。



ITU標準也就是國際電信聯(lián)盟標準(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簡稱ITU)



G.652光纖的分類:



G.652光纖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應用比較多的一種光纖,ITU-T對于G.652分為4類光纖,即G.652A/G.652B/G.652C/G.652D。G.652D是所有G.652級別中指標最嚴格的并且完全向下兼容的。



G.652A支持1Gbit/s系統(tǒng)傳輸距離可達400km,10Gbit/s以太網(wǎng)的傳輸達40km,支持40Gbit/s系統(tǒng)的距離為2km。



G.652B型光纖,支持10Gbit/s系統(tǒng)傳輸距離可達3000km以上,40Gbit/s系統(tǒng)的傳輸距離為80km。



G.652C型光纖,基本屬性與G.652A相同,但在1550nm的衰減系數(shù)更低,而且消除了1380nm附近的水吸收峰,即系統(tǒng)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波段。



G.652D型光纖的屬性與G.652B光纖基本相同,而衰減系數(shù)與G.652C光纖相同,即系統(tǒng)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波段G.652.D是所有G.652級別中指標最嚴格的并且完全向下兼容的,結構上與普通的G.652光纖沒有區(qū)別,是目前最先進的城域網(wǎng)用非色散位移光纖。



G.657光纖(耐彎光纖)描述:



ITU-T光纖系列中的最新成員。根據(jù)FTTx技術的需求及組裝應用而生的新產品。



G.657光纖是為了實現(xiàn)光纖到戶的目標,在G.652光纖的基礎上開發(fā)的最新的一個光纖品種。這類光纖最主要的特性是具有優(yōu)異的耐彎曲特性,其彎曲半徑可實現(xiàn)常規(guī)的G.652光纖的彎曲半徑的1/4~1/2。



G.657光纖的分類:



按照是否與G.652光纖兼容的原則,將G.657光纖劃分成了A大類和B大類光纖,同時按照最小可彎曲半徑的原則,將彎曲等級分為1、2、3三個等級,其中1對應10mm最小彎曲半徑,2對應7.5mm最小彎曲半徑,3對應5mm最小彎曲半徑。



結合這兩個原則,將G.657光纖分為了四個子類,即G.657.A1/G.657.A2/G.657.B2/G.657.B3光纖。



G.657A光纖與G.652光纖兼容,G.657B光纖無需與傳統(tǒng)單模光纖在連接上兼容。



G.657A型光纖的性能及其應用環(huán)境和G.652D型光纖相近,工作光纖可用在D、E、S、C和L5個波段,其可以在1260~1625nm整個工作波長范圍工作。



G.657A光纖的傳輸和互連性能與G.652D相同。與G.652D光纖不同的是,為了改善光纖接入網(wǎng)中的光纖接續(xù)性能,G.657A光纖具有更好的彎曲性能,幾何尺寸技術要求更精確。



光纖的種類很多,按傳輸模式可分為單模光纖和多模光纖,多模光纖為G.651,單模光纖又可分為G.652/G.653/G.654/G.655/G.656/G.657等類型



G.652光纖(色散非位移單模光纖)描述:



G.652光纖為標準單模光纖,能傳輸1260~1360nm、1530~1565nm,零色散點在1310nm??蓪?550nm波長的工作窗口用于短距離傳輸或與色散補償光纖或與模塊共同使用。



G.652光纖的分類:



G.652光纖是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應用比較多的一種光纖,ITU-T對于G.652分為4類光纖,即G.652A/G.652B/G.652C/G.652D。G.652D是所有G.652級別中指標最嚴格的并且完全向下兼容的。



G.652A支持1Gbit/s系統(tǒng)傳輸距離可達400km,10Gbit/s以太網(wǎng)的傳輸達40km,支持40Gbit/s系統(tǒng)的距離為2km。



G.652B型光纖,支持10Gbit/s系統(tǒng)傳輸距離可達3000km以上,40Gbit/s系統(tǒng)的傳輸距離為80km。



G.652C型光纖,基本屬性與G.652A相同,但在1550nm的衰減系數(shù)更低,而且消除了1380nm附近的水吸收峰,即系統(tǒng)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波段。



G.652D型光纖的屬性與G.652B光纖基本相同,而衰減系數(shù)與G.652C光纖相同,即系統(tǒng)可以工作在1360~1530nm波段G.652.D是所有G.652級別中指標最嚴格的并且完全向下兼容的,結構上與普通的G.652光纖沒有區(qū)別,是目前最先進的城域網(wǎng)用非色散位移光纖。



多模光纖



G.651光纖(多模漸變型折射率光纖)



單模光纖



G.652(色散非位移單模光纖)



G.653(色散位移光纖)



G.654(截止波長位移光纖)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G.656(低斜率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G.657(耐彎光纖)



G651光纖(多模漸變型折射率光纖)



G651光纖是多模光纖。50/125μm,多模漸變型折射率光纖,適用于波長為850nm/1310nm的短距離傳送。主要應用于局域網(wǎng),不適用于長距離傳輸,但在短距離300~500傳輸網(wǎng),G651是成本較低的多模傳輸光纖。主要應用于FTTH網(wǎng)絡中的多租戶、住宅建筑物,以及企業(yè)網(wǎng)絡中。其彎曲半徑是G652光纖的一半(約為15mm),優(yōu)勢主要在此體現(xiàn),適于室內敷設,一般應用于FTTH環(huán)境。



G.652(色散非位移單模光纖)



常規(guī)的單模光纖,也是應用最廣泛的光纖,是當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約占用纖量的70%)的光纖。截止波長最短,既可用于1550nm,又可用于1310nm,但最佳工作波長是在1310nm區(qū)域。特點是波長在1310nm附近時的色散為零,衰減在0.3~0.4dB/km,色散系數(shù)在0~3.5ps/nm.km;波長在1550nm時損耗最小,衰減在0.19~0.25dB/km,色散系數(shù)在15~18ps/nm.km,但在1550nm波段色散系數(shù)大,為17ps/(nm·km),不適用于2.5 Gb/s以上的長距離應用。



G652光纖又可分為G652A,G652B,G652C,G652D,主要區(qū)別在于PMD偏振模色散(Polarisation Mode Dispersion)。A/B是基本的單模光纖,C/D是低水峰單模光纖。其中G652D最為常用,由于其在1300nm工作波長時,光纖色散很小,系統(tǒng)的傳輸距離只受損耗限制。



G.654(截止波長位移光纖)



1550nm衰耗系數(shù)最低(比G652,G653,G655光纖約低15%),因此稱為低衰耗光纖,色散系數(shù)與G652相同,實際使用最少的一種光纖。主要應用于海底或地面長距離傳輸,比如400千米無轉發(fā)器的路線。它包括五個修訂,分別是G.654.A,G.654.B,G.654.C,G.654.D和G.654。G654.A,G.654.B,G.654.C和G.654.D光纖適用于擴展的長距離海底應用。而G654.E光纖是專為高速長距離地面光網(wǎng)絡而設計的。


G.651~G.657光纜簡介


WDM器件的工作波段很多,如1550波長區(qū)分三個波段:S波段(短波長波段 1460~1528nm)、C波段(常規(guī)波段?1530~1565nm)、L波段(長波長波段 1565~1625nm)。下面是各個波段的介紹:



1、O波段



O 波段是原始波段1260-1360 nm。O波段是歷史上用于光通信的第一個波長波段,信號失真(由于色散)最小。



2、E波段



E波段(擴展波長波段:1360-1460 nm)是這幾個波段中最不常見的波段。E波段主要用做O波段的擴展,但應用很少,主要是由于許多現(xiàn)有光纜在E波段都顯示出高衰減,并且制造過程非常耗能,因此在光通信的使用受到限制。



3、S波段



S波段(Short-wavelength Band)(短波波段:1460-1530 nm)中的光纖損耗比O波段的損耗低,S波段作為許多PON(無源光網(wǎng)絡)系統(tǒng)使用。



4、C波段



C波段(Conventional Band)范圍從1530 nm到1565 nm,代表的是常規(guī)波段。光纖在C波段中表現(xiàn)出最低的損耗,在長距離傳輸系統(tǒng)中占有較大的優(yōu)勢,通常應用在與WDM結合的許多城域,長途,超長途和海底光傳輸系統(tǒng)中使用 和EDFA技術。隨著傳輸距離變長,并且開始使用光纖放大器代替光對電子對光中繼器,C波段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可使多個信號共享一條光纖的DWDM(密集波分復用)的出現(xiàn),C波段的使用得到了擴展。



5、L波段



L波段(Long-wavelength Band)(長波長波段:1565-1625 nm)是第二低損耗的波長波段,常常在C波段不足以滿足帶寬需求時被使用。隨著摻b光纖放大器(EDFA)廣泛可用,DWDM系統(tǒng)向上擴展到了L波段,最初常被用于擴展地面DWDM光網(wǎng)絡的容量?,F(xiàn)在,它已被引入海底電纜運營商,以做同一件事-擴展海底電纜的總容量。



6、U波段



因為C波段和L波段這兩個傳輸窗口的傳輸衰減損耗最小,所以DWDM系統(tǒng)中信號光通常選擇在C波段和L波段。除了O波段到L波段外,還有另外兩個波段,即850 nm波段和U波段(超長波段:1625-1675 nm)。850 nm波段是多模光纖通信系統(tǒng)的主要波長,結合了VCSEL(垂直腔表面發(fā)射激光器)。U頻段主要用于網(wǎng)絡監(jiān)控。



↓ 簡單版可以直接看下表:


G.651~G.657光纜簡介


光纖通信,就是利用光作為信息載體,在纖芯中傳輸,進行通信。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光,都適合光纖通信。光的波長不同,在光纖中的傳輸損耗就不同。為了盡可能減小損耗,保證傳輸效果,科研工作者一直在致力于尋找最合適的光。



上世紀70年代初,光纖通信開啟實用化落地的進程。當時主要的研發(fā)對象,是多模光纖。多模光纖的纖芯直徑更大,容許不同模式的光在一根光纖上傳輸。最早被使用的光,是波長為850nm的光,這個波段(band),也被直接稱為850nm波段。后來,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單模光纖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應用。經過測試,工程師們發(fā)現(xiàn),1260nm~1360nm波長范圍的光,由色散導致的信號失真最小,損耗最低。所以,他們將這一波長范圍采納為早期的光通信波段,并命名為O-bandO波段)。O,是“Orignal(原始)”的意思。



此后的三四十過年,經過漫長的摸索和實踐,專家們逐漸總結出一個“低損耗波長區(qū)域”,也就是1260nm~1625nm區(qū)域。這個波長區(qū)域范圍的光,最適合在光纖中傳輸。這個區(qū)域被進一步劃分成了五個波段,分別是O波段,E波段,S波段,C波段和L波段。



最常用的波段,被稱為C波段(1530nm~1565nm)。C,是“conventional(常規(guī))”的意思。C波段表現(xiàn)出的損耗最低,被廣泛用于城域網(wǎng)、長途、超長途以及海底光纜系統(tǒng)。WDM波分復用系統(tǒng)中,也經常用到C波段。C波段旁邊的L波段(1565nm~1625nm),是損耗第二低的波段,也是行業(yè)的主流選擇之一。當C波段不足以滿足帶寬需求的時候,也會采用L波段作為補充。L,是“long-wavelength(長波長)”的意思。



S波段(1460nm~1530nm),也就是“short-wavelength(短波長)”波段,光纖損耗比O波段要高一些。它經常被用于PON(無源光網(wǎng)絡)系統(tǒng)的下行波長。



PON就是家庭光纖寬帶的那套系統(tǒng)。它的上行波長為1310nm,下行波長為1490nm



最后再來看看E波段。這個波段有點特別,它是五個波段中最不常見的波段。E,是“extended(擴展)”的意思。大家觀察波長和損耗關系圖時,會發(fā)現(xiàn),E波段有一個明顯的不規(guī)則激凸。那是因為1370-1410nm波段,氫氧根離子(OH-)吸收,所以損耗急劇加大。這也被稱為水峰。早期的時候,因為工藝限制,光纖玻璃纖維中,經常殘留有水(OH基)雜質,導致E波段的衰減最高,無法正常使用。



后來,玻璃制作過程中的脫水技術發(fā)明,E波段中最常用的光纖(ITU-T G.652.D)的衰減變得比O波段低。(這類光纖也被稱為低水峰光纖或無水峰光纖。)然而,由于在2000年之前安裝的許多現(xiàn)有光纖光纜在E波段都顯示出高衰減,因此,E波段在光通信中仍有一些使用方面的限制。



除了以上波段之外,其實還有一個波段會被用到,那就是U波段(ultra-long-wavelength band,超長波段:1625-1675 nm)。U頻段則主要用于網(wǎng)絡監(jiān)控。


相關推薦